砂浆石砌体样本论文

2023-09-30 05:35

第1部分:砂浆石砌体样本论文

砂浆石砌体技术

1。材料要求

(1)石材:砌筑材料坚硬、新鲜,无风化、剥落、裂纹。石材表面无污垢、铁锈等杂质。表面所用石材颜色应均匀。石材的物理力学指标应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

(2)本工程采用块石砌体。石材的外观规格应锋利、棱角分明。每个表面都应该是平坦的。长度应大于30cm,块体高度应大于25cm,石料容重应不小于22.5KN/M3,湿压强度应大于100Mpa。

(3)砂:砌筑砂浆采用中粗砂;粒径0.15~5mm,细度模数2.5~3.0。 (4)水泥和水:

①砌筑工程所用水泥的品种和数量应符合施工要求。到货的水泥应按品种、数量、生产日期分别存放。禁止使用受潮结块的水泥。

② 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不得使用。当对搅拌和养护用水的质量有疑问时,应验证砂浆强度。如果用水配制的砂浆的抗压强度小于标准水配制的砂浆28天抗压强度的90%,则应使用该水。中止服务。

③迫击炮

砂浆的配合比必须满足施工图纸规定的强度和施工和易性要求,并通过试验确定配合比。施工中承包商需要改变胶凝材料配合比的,应重新试验并报监理批准。

搅拌砂浆时,严格按照试验确定的配料表进行。严禁未经授权的更改。配料的允许称量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泥为±2%;砂为±3%;水为±1%。

(5)砂浆搅拌时间:机械搅拌不应少于2-3分钟,一般不允许人工搅拌。少量局部人工搅拌材料干混至少3次,然后湿拌至颜色均匀后使用。 (6)砂浆应搅拌均匀后立即使用。

2。砂浆石砌体

(1)砌筑工序及要求

①砂浆砌筑施工程序

砾石垫层铺贴→砂浆石砌筑→砌筑工作面清理→验收

②一般要求

a。砌体宜采用砂浆法砌筑。水泥砂浆的下沉程度应为4-6cm。气温较高时,应适当加大下沉程度。

b。砂浆石砌体的转角、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于那些不能同时建造的,必须在原地留出临时中断,并建造成对角线。

c。铺设砂浆前,应将石材洒水润湿,使其表面充分吸收,但不得残留积水。砌筑时不得采用外侧立石、中间填芯的砌筑方法。砂浆要饱满,石块间较大的缝隙先用砂浆填平,然后再嵌碎块或石块。不允许采用先放置碎块,再用砂浆填充或将碎石干填的施工方法。石头不应相互接触。 。

d。当最低温度为0-5℃时,砌筑作业时应注意表面覆盖和防护。当最低温度低于0℃或最高温度超过30℃时,应停止砌筑。对于没有防雨棚的仓库表面,遇大雨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做好表面保护。雨后应先清除积水,并及时处理被雨水冲刷的区域。

③砂浆石防护

a。砂浆护底、护坡应按施工图要求铺设。 b.砌体灰缝厚度宜为2~3cm。

c。砂浆砌体结构尺寸、位置允许偏差:顶面标高不得超过10mm,2m长度表面平整度不得超过20mm。

d。砌体砌体裸露面应在砌体砌筑后12-18小时内及时养护,裸露面应经常防潮。固化时间为21天。

④砌体要求

a毛坯石材中部厚度不得小于200mm;

b 每层3至4层皮为一个层高,每层高应平整一次; C。外露面灰缝厚度≯40mm,两层高度错缝≮80mm。 d.砌体挡土墙应按监理要求进行坡度或封闭,伸缩缝间应铺两毡三油。电砂浆块石表面采用钩平缝,保持块石的自然接缝,力求美观、匀称、石形突出、表面光滑。将砌体表面沾污的砂浆清理干净。勾缝砂浆必须单独搅拌。砌体砌筑后24小时应清理接缝。接缝宽度不应小于接缝宽度,接缝深度不应小于接缝宽度的两倍。检查

缝制前,必须将槽缝处冲洗干净,不得积水、积灰,并保持接合面湿润。

(2)砂浆石砌体

按照设计放出样品,架起样品架,逐层铺设电线。在处理好的基础上铺一层3~5厘米厚的砂浆。铺设前,用水润湿干净的石头,使其与砂浆结合。

砌筑按以下程序进行:角石→面石→腹石。角石用于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和形状。选石、砌砖时要格外注意。应选择比较方形的大石头,先进行测试。如有必要,需要稍微修剪和凿刻,然后用砂浆铺设。房角石的位置必须准确。角石安装完毕后,可将样线移动并挂在角石上。面石可选用不同长度的宝石与腹石相交。饰面石材的外露面应比较平整,厚度应与角石略相同。

砌体表面也必须先试砌凿凿,然后铺设砂浆,将石材翻回基层,将砂浆挤紧。腹石可用较小的石块分层砌筑。填充前,用砂浆铺设底座。填充第一层腹石时,必须使其宽边朝下放置,尽量使石块之间的间隙尽可能小,然后用砂浆填充。填满缝隙的1/3~1/2,放入合适的石子,用锤子轻轻敲击,将石子挤入砂浆缝隙中。可以每三层左右进行一次找平。

各部分交叉处应留有楼梯,以利于相互融合,保证建筑的完整性。砌体施工中断时,砌体层间间隙应在中断前用砂浆或小碎石混凝土填实压实,但表面不得抹砂浆和覆盖物。继续施工时,应将表面清理干净并用水润湿。

石材砌筑完成后24小时,砂浆凝固前,先将接缝处深度不超过2cm的砂浆刮去,用水冲洗接缝,然后用较高标号、较稠的砂浆进行抹灰。指点。

(3)现场砌体控制

砂浆砌筑施工必须严格按照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同时,现场施工还应做到“顺、稳、密、错”。平整度:砌体施工时应进行线路施工,保证砌体表面平整,符合设计要求。同时,砂浆石挡土墙每隔3至4层需找平,要求整个表面基本平整;

稳定性:铺设砂浆时,应将大面朝下,以保证石块的稳定性。成型后的石块不应松动;

致密:石块之间留2~3cm的间隙,用砂浆连接。填缝时用工具将砂浆捣实(会有砂浆溢出),保证结构强度;

错缝:砂浆砌体施工过程中,要求缝隙错开,不能形成纵、横缝。

(4)砂浆砌体接缝及防渗

① 一般采用平缝。当采用水泥砂浆接缝作为防渗体时,用于防渗的接缝砂浆宜采用细砂,水灰比较小,水灰比宜控制在1:1~1:2之间。

② 防渗砂浆应采用32.5级及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

③砌石砌筑后24小时应进行接缝清理。接缝宽度不应小于接缝宽度,接缝深度不应小于接缝宽度的两倍。拼接前必须将接缝冲洗干净,不得有灰烬或残留物。浇水并保持接缝表面湿润。

④勾缝砂浆必须单独搅拌,严禁与砌筑砂浆混合。

⑤ 接缝完毕、砂浆初凝后,应将砌体表面擦洗干净,并用浸泡材料覆盖至少21天。养护期间应经常洒水,保持砌体湿润,避免碰撞、振动。

(5)砂浆砌体砌体裸露面应在砌筑后12-18小时内及时养护,裸露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养护期为14天。最低温度为0-5℃时,砌体作业时注意表面保护;最低温度低于0℃或最高温度超过30℃时停止砌筑。若无防雨棚的库房表面遭遇大雨,应立即停止施工,妥善保护表面,雨后清除积水,被雨水冲刷的区域应及时处理。

项目部拟采用草栏或土工布覆盖砌体表面,保持砌体表面湿润。

1)施工方法

指派专职人员指导、监督砌体施工。根据设计要求,摊铺方法采用逐层错缝、打结的方式。安排经验丰富的高级工人对石材进行仔细修整,标准必须高于设计要求。

砌筑时,从下到上逐层砌筑。小心地挂线,错缝处铺设垂直接缝,相互紧密贴合,填充牢固,封住大块边缘,表面光滑。边缘要用整齐的石块砌筑,使其光滑。注重美观。

2) 技术控制点

(1)石材应坚实、新鲜,无风化剥落层或裂纹,表面无污垢、黄皮等。石材表面颜色应均匀,几何尺寸和物理力学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2)接缝宽度不得大于20MM,接缝应平直、美观。

第二部分:砂浆石挡土墙施工方案(开挖、砌筑、回填)

1.基础土石方开挖

①、挖掘方法

自上而下分层分段进行,先切割左右坝肩坡度,然后进行河床坝基开挖。采用挖掘机挖坡、坝基,用车辆运至上游业主指定地点堆放,以利回填。

②、开挖线及边坡的确定

开挖前,应按设计图纸要求对开挖线进行测量和放行,并报监理验收。基槽开挖过程中,随时用坡度尺校核设计坡度,并根据实际土质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制作。随时确定开挖宽度和级配系数,并预留工作面。杜绝因坡陡而塌坡的现象;还需定期检查、测量开挖平面位置、水平标高、控制桩数量、水平点、边坡坡度是否符合施工图纸要求。应经常检查中心线和边线,不得开挖过宽,应根据设计图纸进行修正。

③、堆放废弃物

弃土必须堆放在主管指定的弃土场内,并人工调整坡度。不得随意堆放,影响环保。 ④.斜坡安全紧急措施

露天土方开挖时如出现裂缝或滑移迹象,应立即停止施工,采取紧急救援措施,并通知监理人员。必要时应设置观测点,及时观察坡度变化并做好记录。

⑤。土方开挖程序包括材料现场勘察、场地清理、开挖测量、土方开挖、施工排水等。

⑥、质量检验验收

配合监理人员对开挖量测量所用的原始地形图断面、开挖断面测量放样结果以及开挖区周围的排水、防护设施施工等进行审查和检查。定期测量和修正开挖平面的尺寸和高程,检查开挖边坡的坡度和平面位置。

2。砌体施工

(1)。主要砌筑材料质量要求①材质要求

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采用高铝水泥。

砂:应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总重量的3%,砂中所含云母、有机物、硫化物、硫酸盐等有害物质重量不得大于不超过总重量的1%。

石材:应选择坚硬、风化以上的石材,强度为MU30以上。

水:施工用水不得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和硬化的有害物质,不得使用污水。

3。板石墙施工

(1)放样:基础施工完成后,对墙体进行测量放样,用全站仪找出挡土墙的控制线,测量墙体的内、外边缘以及各膨胀沉降缝,根据地基测量并放样控制点。位置,检查各端连接是否平直。

(2)基础拐角处和交汇处应同时施工。不能同时施工但必须留在原地的临时中断应沿对角线留出。

(3)打基础时,石块间较大的缝隙应先用砂浆填平,再用碎石块填平。不允许采用先放置碎石块,然后用砂浆或干填碎石块填充的方法。

(4)基础砂浆缝厚度为20mm~30mm,砂浆应饱满,石块之间不应有接触。

(5)砌筑前应将石材表面的污垢清理干净并用水润湿。砌筑时,必须将电线挂在杆子或模板的两侧。外线应平直、整齐,坡度应逐层渐细。内部导线应大致光滑,以保证砌体各部分尺寸符合设计要求。砂浆砌体底面宜铺水平砂浆。 、垂直接缝应用灌浆填充,且不应有间隙或垂直接缝贯穿其中。当砌筑工作中断时,可用砂浆填充石层的孔隙。重新铺设时,应仔细清洁表面并洒水润湿。工作段分段位置宜在伸缩缝、沉降缝处,各段水平缝应一致。

(6)基础完成后,立即回填,用小型机械分层压实,表面留有轻微向外的坡度,防止水渗入基础。

4。墙体施工规定及要求

一般规则:

(1)为了控制墙体内外两侧的坡度,在砌筑前,先用松木板钉好坡架,并根据各段设计图纸控制坡度。坡架制作完成后,立在砌筑段两端,并拉砌筑小线。

(2)砌筑顺序以分层原则为基础。底层极其重要。它是以上各层的基石。如果底层的质量不符合要求,就会影响上面的层。分层砌筑时,应先砌角石,再砌边石或饰面石,最后填填腹石。

(3)因此,该段挡土墙较长,所以砌体除了分层外,还必须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分段砌筑。砌体分段施工时,分段位置宜位于变形缝或伸缩缝处,各分段水平缝应一致。相邻砌体建筑物的高度差不应超过1.2m。接缝板安装位置应准确、牢固,接缝板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

(4)当相邻挡土墙设计高差较大时,应先修建高墙段。挡土墙每天连续施工高度不宜超过1.2m。砌体施工过程中墙体不得移动或变形。

(5)修建挡土墙时,砌体的宽度(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砌筑施工时应经常校正吊丝位置。

(6)砌体底面应铺水平砂浆,竖缝应灌浆并压实。不应有空接缝或贯通垂直接缝。砌筑中断时,石层间隙应用砂浆填补。重新铺设时,应将石层表面清理干净并用水润湿。工作缝应留斜茬。

(7)挡土墙外露面应有深度10mm~20mm的接缝凹槽,并按设计要求进行接缝。 (8)分层石砌体由2~3层石料组成工作层。各工作层水平接缝应大致平齐,垂直接缝应错开,不能连接。

(9)外圈定位排、角石,选用尺寸较大的方石,长短交替地与内层砖融为一体。上下层石料也应错列排列,避免竖缝。搭接时,接缝宽度一般不应大于4cm。

(10) 下层应使用较大的石块,石块的宽面朝下。石块之间应有砂浆,不得直接接触。当竖缝较宽时,可在灰浆中塞入碎石。石块,但不允许在块下使用小石块。

(11)砌筑中的石块应大小匹配、错开、咬合严密。应准备各种小石块,用于挤缝、填缝。挤的时候,用小锤子把小石子敲进缝里。

(12)预埋排水管位置应准确。每隔2米应设置排水孔,渗水要适当疏密,上下排水孔应错开。

(13)排水孔向外横向坡度为3%,底部排水管距地面高度为30cm。进水口填筑级配碎石滤层进行处理。

砌体要求:

(1)宜用2~3层石料组成一个工作层,各工作层的横缝应大致找平。竖向接缝应错开,不得相互贯通;砌体下部宜选用大块石料;拐角外缘应使用较大且较方的碎石,与内部块交替使用。

(2)墙体外周定位排块和角石时,应优先选择表面平整、尺寸较大的石材。抹灰时,长短应与内石相间,上下层竖缝应错开,缝宽。不大于4厘米,分层砌筑时下层应采用大石块,每块石块的形状和大小要合适。如果竖缝较宽,可以塞小石子,但石子下面不能用高于砂浆层的小石子。排列时,石块应错开,坐稳、严密,尖锐突出的部分应敲掉。

(3)砌体裸露部位应选用表面平坦的石材。使砌体表面整洁,不要用小石块镶嵌。 (4)砌筑中石料应大小匹配、错开、咬合牢固。较大且较方形的石头应面朝下,侧面较宽。石头之间的空间应用砂浆填充,并且不应干燥。

(5)勾缝:勾缝可以防止有害气体、风、雨等对砌体内部的腐蚀,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并使装饰美观。本子工程挡土墙接缝采用凹接缝施工。勾缝宜采用1:1.5~1:2的水泥砂浆,埋入缝内2cm左右。勾缝前应将接缝槽清理干净,用水冲洗并润湿,然后在接缝处涂抹适量的水泥浆。

勾缝施工后应保持自然接缝,不得有盲缝、漏缝、裂纹、粘结不牢等现象。残存灰缝的横缝、竖缝应深浅一致、相交、密实、光滑,搭接处应光滑,外角应方正,内角不应上下直,且有不应有漏缝或盲缝。灰缝应整齐,边角光滑,宽度一致,无毛刺,无空鼓、脱落。

5。墙背填充物

1。墙背填料只有在砌筑砂浆强度达到70%以上时才能回填。应优先填充透水性好的砾石土。如果确实很难使用防渗土,则必须准备好滤层和渗水孔,并与砌体同步进行。浸水式挡土墙背面应填充水稳定性和透水性好的材料。

2。墙背回填土必须均匀摊铺、找平,并逐层设置不小于3%的横向坡度。一层层压实。严禁使用膨胀土、高塑性土。每层压实厚度不宜超过20cm。应根据碾压设备和填料特性进行压实试验,确定填料层厚度和碾压道次数,以提供正确指导。建造。

3。压实时应注意防止墙体受到较大的冲击力。墙背1.0m以内宜采用蛙式夯实机、内燃夯实机、手扶式振动压路机、振动平板等。使用小型压实机(例如夯锤)进行压实。

第三部分:砂浆石护坡

1 基层土壤清理

路堤基层清理范围包括斜坡和台阶,顶部边界应距设计基层边缘30cm至50cm。为避免清理后的基土受到人为损坏,必须清除路堤基础表面不合格的土及杂物,

路堤基础内的坑、沟、沟等应按路堤本体填方要求回填。基面清理平整后,应及时报检。基面验收合格后应尽快进行施工。若不能立即施工,应在复工前对基面进行保护并重新检查。如有必要,必须再次清洁。

2 基层土碾压

护坡比宜为1:2,级配比宜为1.1.5。不可能使用平面滚压设备进行施工。拟采用平面振动设备进行表面振动。当发现局部“春土”、层间表面光滑、层间空鼓、土层松散或剪切破坏等质量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合格后方可铺新土、填土。检验。

3 基础建设

基槽开挖断面为1000×500。基础承载力测试完毕后,安装模板并送检。 C15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冬季施工混凝土温度不得低于5度。为防止冻害,应采取保温措施。基础施工按《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进行,并进行质量控制。混凝土在搅拌站中搅拌并通过溜槽输送至施工面。振动是使用插入式振动设备进行的。

4 砌体施工 4.1 原材料

1)砌体石材应现场检验。砌筑材料应坚固、新鲜,无风化剥落层和裂缝。石材表面应无污垢、铁锈及其他杂质。表面所用石材颜色应均匀。石料密度应大于25kN/m3,抗压强度应大于60MPa。石料形状规格,原石应为块状,最小重量不应小于25kg。小于规定尺寸的毛石可用于堵缝,但其用量不得超过该处砌体重量的10%。石材应棱角清晰,各面平整,长度应大于30厘米,最小边缘厚度应大于20厘米。石材裸露面应凿平,砌面间高差应小于5mm。

2)砂:砂料现场验收。质量要求:材料直径0.15~5mm,细度模数2.5~3.0,砌体

碎石砂浆用砂最大粒径不大于5mm,砌石砂浆用砂最大粒径不大于2.5mm。

3)水泥和水: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规定。到货水泥应按品种、强度等级、生产日期分别存放。因受潮结块的水泥禁止使用。用水标准是任何适合饮用的水都可以使用,并且不应影响混凝土和砂浆强度的增长。水的pH值、不熔物质、易熔物质、氯化物等含量均符合规范要求。 4) 迫击炮

1)砂浆用量必须满足施工图纸规定的强度和施工和易性要求,并通过试验确定用量。施工中如需改变胶凝材料用量,应重新进行试验。

2)搅拌砂浆时,应严格按照试验确定的配料表进行配料。配料的允许称重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水泥±2%,砂±3%,外加剂±1%。

3)搅拌时间:机械搅拌不少于2~3分钟。

4) 胶结材料应立即搅拌并使用。胶凝材料的允许间歇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或参照下表选择。当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出现离析或泌水时,砌筑前应重新搅拌砂浆,不得使用已初凝的砂浆。

5)冬季日平均气温低于3~5℃时,不宜进行砌筑。气温不低于0℃进行砌筑时,应适当提高水泥砂浆强度等级,并保持熟料砌筑。温度不应低于5℃。为防止冻害,应采取保温措施。

4.2砂浆砌石(1)一般要求

砂浆石砌体应符合下列要求:

1)砌筑前应将砌体外部的石材上的污垢洗掉,砌筑时应保持砌体表面湿润; 2)分层砌筑宜采用注浆法,注浆厚度宜为3cm~5cm。 ,当铺设水泥浆时,就铺设了石头。接缝处需要用砂浆填充。不要在没有砂浆的情况下直接按压它们。接缝处的砂浆应用扁铁压实。严禁先堆石料,再用砂浆填缝;

3)上下层砌体宜错缝砌筑;砌体裸露面应平整美观,裸露面接缝应预留4cm深左右的缝隙,以备勾缝;横缝宽度不应大于2.5cm,竖缝宽度不应大于4cm;

4)砌筑因故停止,砂浆已超过初凝时间。砂浆强度达到2.5MPa后应继续施工;继续砌筑前,应清除原砌体表面的浮渣;应避免底层砖石的振动;

5)勾缝前必须将接缝处清理干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保持接缝处湿润。砂浆应分阶段密实填入接缝处;勾缝砂浆的标线应高于砌筑砂浆的标线;根据实际情况应有接头挂钩。严禁平接、钩接、假接、凸接;砌体完成

完工后,砌体表面应保持湿润,做好保养;

6)砂浆配合比、工作性能等应按设计编号通过试验确定。施工时应在砌体现场随机抽取试件

7)砌体宜采用摊铺法施工。水泥砂浆的下沉程度应为4~6cm。气温较高时,应适当加大下沉程度。

8)铺设砂浆前,应将石材洒水润湿,使其表面充分吸收,但不得残留积水。砌筑时不得采用外立石、中填芯的砌筑方法。砂浆要饱满,石块间较大的缝隙应先用砂浆填平,然后再嵌砾石或毛石。不允许采用先铺碎石后填充砂浆或干填碎石的施工方法。石头不应相互接触。 。

9)当最低温度在0~5℃时,砌筑作业时应注意表面覆盖和防护。当最低温度为0℃或最高温度超过30℃时,应停止砌筑。对于没有防雨棚的仓库表面,遇大雨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做好表面保护。雨后应先清除积水,并及时处理被雨水冲刷的区域。

(2) 操作要求

1)灌浆(座灌浆):采用水泥砂浆作为胶结材料。灌浆厚度为设计厚度的1.5倍,使安装后石材有一定的下沉空间,有利于砂浆缝的凝固。一块一块地安装砂浆,一块一块地安装。操作时要仔细调整砂浆,保证砂浆密实,避免形成空洞。对于毛石砌体,座浆厚度约为8cm,足以覆盖不平整的表面。

2)放置石块:将干净、湿润(或浸透、干燥)的石块放置在已凝固浆料的砌体表面,用锤子敲击石块表面,直至浆料开始溢出。石块间的接缝宽度应严格控制,用水泥砂浆施工,一般为2-4cm。

3)竖缝灌浆:石块放置到位后,应及时进行竖缝灌浆,并振捣(塞入)压实。振捣后,接缝面会轻微下沉,上层平接缝灌浆时即可将其填平。

4)振动:水泥砂浆缝宽度较小,采用手工捣实的方法。常用的捣固工具有钢棒捣固杯、竹片捣固杯或专用捣固钢板等。

5)二次砌筑时间:每单元砌筑铺装完成后24~36小时(视温度、水泥品种、强度等级而定),即可进行清洁、冲洗,为上一层的铺筑做准备。

(3)砌体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平整度:同一水平面应大致平整,相邻砌体之间的高差应小于20~30mm。 2)稳定性:石头本身必须稳定,大的一面朝下,并适当摇动或敲击使其稳定。

3)致密:严禁石块之间直接接触。座席灌浆及立缝砂浆填筑应饱满、密实,灌浆应均匀。竖缝填满砂浆后,应捣碎至表面抹平。

4)错缝:同一砌筑层内,相邻石材应错缝铺设,沿流水方向不得有走缝。上下相邻砌筑的石块也应错开、搭接,避免竖缝。如有必要,以一定距离穿过接缝。

(4)保养

裸露的砌体应在砌体铺设后12至18小时内及时养护。暴露的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水泥砂浆砌体的养护时间应超过14天。冬季,水泥水化反应较慢,初凝时间延长,砌体

一般不宜喷水保养,而应采取覆盖麻袋、草袋、草帘、塑料薄膜、锅炉加热等防止老化的措施。

4.3砌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1)砂浆砌筑不密实

1)现象:砌体部位有狗洞或缝隙。拆检时可见砂浆未满。 2) 原因:砂浆填充不满; b.灰缝宽度不够; C。没有分层的水平砌体。

3)预防措施: (a)采用灌浆法施工,将两块石料之间的间隙灌浆满; (b)逐层敷设,内外重叠; (c)各砌体工区安排专人检查员驻守检查,保证质量和进度,负责到底。保留现场记录,出现问题追究质检员责任。

4.4砌体质量检验

1)砌体的砌体强度必须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

2)检查砌体的密度和空隙率。坝高1/3以下的砌体建筑,每5~10m高至少挖一组基坑。坝高1/3以上的砌体施工,试坑数量由监理单位和承包商共同协商确定,实测密度和空隙率必须满足施工要求。

3)接缝应密实,不得有顶空、漏浆现象。有防渗要求的部位应进行压水试验,检测单位吸水率。

4)砌体表面接缝宽度符合规定要求。 5 水泥砂浆勾缝

1)勾缝砂浆宜采用细砂,水灰比较小,水灰比控制在1:1~1:2之间。

2)防渗砂浆采用P42.5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

3)砌体施工后24小时应进行接缝清理。接缝宽度不应小于接缝宽度,接缝深度不应小于接缝宽度的2倍。勾缝前必须将接缝处清洗干净,不得留灰、留水。 ,并保持接缝表面湿润。

4)勾缝砂浆必须单独搅拌,严禁与砌筑砂浆混合。

5)接缝完毕、砂浆终凝后,应将砌体表面擦洗干净,并用浸泡材料覆盖至少21天。养护期间应经常洒水,保持砌体湿润,避免碰撞、振动。

6 反滤排水工程施工

1)铺设反滤层前,应开挖平整基面。对于个别低洼部位,宜采用与基面相同的土料或反滤层第一层滤料进行填充。

2)过滤层铺贴应符合以下要求:

(1)铺装前应做好场地排水、设置样品堆、准备充足的滤料; (2)不同粒径组滤料的厚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3)应按设计结构层要求自下而上逐层敷设,层间应清晰,不得相互混杂。不得从高处倾倒下坡。

3)分段摊铺时,接缝层次应清晰,层间不得有错位、间隙、混杂等现象。

4)已铺设反滤层的地段,应及时铺设上层砌体,严禁踩踏。 5)下雪时应停止摊铺。雪后复工时,严禁冻土、冰雪混入物料中。

6。质量控制和验收 6.1 质量控制

1)检查砂浆砌筑施工作业及质量是否符合相关规范; 2)检查变形缝施工和止水结构制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水泥砂浆试件强度的评定,应符合SL32-92《水闸施工规范》的规定; 3)单元工程划分,每隔50m~100m路堤长度将砂浆砌体划分为一个单元; 4)砌体外观质量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第四部分:砂浆砌筑方案

岐山县凤鸣湖生态文化公园水面工程

砂浆砌筑专项施工方案

延安华伟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2013年6月23日

1。分支项目概览

本工程为凤鸣湖二标段东侧防洪渠砂浆砌筑工程。工程量为

m³,列为单元工程,采用卵石,M7.5砂浆砌筑,1:3水泥砂浆抹灰,总长160m,每10米1个沉降缝,计划工期2013年6月25日至2013年6月25日竣工2013 年 7 月 6 日。

2。施工部署

施工水、电、路均畅通。搅拌机和材料堆场布置在靠近施工现场的停车场东侧。采用350滚筒搅拌机一台、150搅拌机一台搅拌物料,采用2个1t自卸斗。砂浆采用卡车运输,运输距离100米。现场道路已平整、压实,施工用沙子、水泥、卵石均已就位,储备充足。规划劳动力15人,班长1人,由项目部管理。

3。施工质量控制

首先控制原材料,选择粒度合适、达到标准强度的卵石,洗净中砂,合格的水泥,重新测试水泥的稳定性和强度。施工过程中抽取样品作为试块进行质量审查。向施工队伍提供技术交底并严格管理,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质量缺陷。砌体必须按规范要求灌浆充分,上下错缝。必须及时完成一段时间的验收,对表面平整度和砂浆饱满度不符合要求的工作必须及时返工。 ,严格的质量控制。

4。施工技术方案及方法

1。放样并挂线

基础验收后,根据施工图设计标高及几何尺寸,在基坑内每隔10m打挂两条纵线,控制砌体边线。砌体的高度由垂直标尺控制。放线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砌筑施工。

2。砂浆搅拌

砌筑砂浆标号为M7.5,必须严格按照试验报告提供的配合比、水灰比配制,并经现场试验调整。使用砂浆搅拌机进行搅拌,每桶搅拌时间应不少于两分钟。砂浆采用1t自卸车运输。施工时砂浆应按需要搅拌,搅拌后应在2小时内使用。如果由于任何原因停止时间过长,砂浆应在初凝后作为废物处理。

3。砖石

1)砌筑前,先将基坑内积水排除,切勿让砌体内积水; 2)必须清除砌石表面附着的污垢、铁锈等杂质,以免粘结不良。坚固,砌筑时保持砌体表面湿润。

3)砌筑施工采用分层砌筑,分层灌浆,边灌浆边砌石。每层依次砌有角石、面石、后腹石。砌筑时应按样选材,并修边角。上下层石料应分开,内外石料应交错重叠,砌石应平整,裸露表面应光滑、整齐。砂浆石砌筑应平整、平直、稳定、密实、交错。

砂浆凝结法砌筑的砂浆厚度为3~5cm。先测试一下,让它稳定。接缝需用砂浆填密,接缝合适。饰面石背面的缝隙应先用适当的小石子填紧,然后用砂浆填平,也可以先试放稳后再用砂浆填平。填腹时,先用大石块填严,再用小石块填严,最后用灰浆填实。上下层砌体采用错缝砌筑。砌体裸露表面应光滑、美观。水平接缝的宽度应为2至2.5厘米,垂直接缝的宽度应为2至4厘米。

4)伸缩缝制作:伸缩缝采用聚乙烯泡沫板填充,砌体全断面夹紧,缝宽20mm。 5)养护:砌筑完成、砂浆初凝后,应将表面擦洗干净,并用麻袋或草帘覆盖至少21天。经常洒水,保持砖石表面湿润。养护:每天喷水3~5次,养护期不少于14天。砌体裸露时,应在砌体铺设后12~18小时内开始养护,裸露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

4。控制点

1)水泥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沙子应坚硬、洁净、级配良好; 2)同层及上下相邻的砌石宜错开。石头必须自行稳定放置,大面朝下,并适当摇动或敲击使其稳定。填腹时,先用大石块填严,再用小石块填严,最后用灰浆填实。石块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隙,灌浆和竖缝砂浆填充应饱满密实。如有必要,应进行夯实,直至表面充满水泥浆。

3)砌块之间的接缝面应刷干净,并在湿润状态下铺设。如果砌体层的缝隙长期分离,应将其打毛。

4)休息或停止工作时,不得将砂浆撒在砌体上。如果灰浆已打好,则应在其上铺设石块;续砌时若有松动石块,应将其清除干净后,再抹砂浆,重新铺设。若因故停止砌筑,砂浆已超过初凝时间,应待砂浆强度达到2.5MPa后继续施工;继续砌筑工作前,应将原砌体表面的浮渣清除干净;砌筑施工时应避免回避。振动底层砖石。

5。质量检验验收:

1) 自检及抽样

在施工过程中,质检人员和测试人员必须不断检查质量并取样进行测试。要求:砌体大间隙不得用纯砂浆填充;砌体厚度允许偏差为设计厚度的±10%;坡面平整度用2m尺测量,凹凸不平度不得超过5cm;沿路基轴线20m每10~调整厚度和平整度不少于1点。所有施工过程的质量数据必须详细记录并及时汇总。

砂浆试件分为1~2组,养护28天送检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2) 验收

单位工程建设完成后,应按工艺要求详细编制自检评价数据,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核,申请验收。

5。雨季施工

应做好防雨措施。现场应提供遮盖物。下雨时,应覆盖未初凝的砖石。排洪沟内应设置集水坑,集中排水,防止地基被雨水浸湿而失稳。

6。安全措施

加强现场管理。严禁光着膀子、穿拖鞋作业,防止工人中暑。禁止无证操作机械。运输时禁止投掷石块。应握紧并放置牢固,防止卵石掉落伤人。现场使用 水、电分开敷设。未经允许,严禁拉扯电线。有专人负责电路的日常维护和使用。

施工质量控制体系

第五部分:砂浆砌体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型工程二、三级砂浆砌石坝或坝高超过50m的四、五级砂浆砌石坝的设计。其他砂浆砌筑坝的设计可作为参考;一级砂浆砌筑坝和坝高超过100m的砂浆砌筑坝,设计时应进行专门研究,并制定补充规定。

第1.0.2条砂浆砌筑坝的设计应当符合现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山区、丘陵区部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及其他有关规范、规程、规程的要求。

第1.0.3条砂浆砌筑坝设计时应注意和研究以下问题:

1。大坝建设区域基本信息。包括河流规划、综合利用要求、水文、气象、地形、地质、地震、建筑材料、施工及使用条件等。

2。合理选择和确定坝型、布置和荷载组合,简化坝体结构。

3。地基处理和大坝防渗。

4。泄洪、消能、防冲刷。

5。导流、防洪建设。

6。建筑材料的使用、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应因地制宜。

7。降低工程成本、缩短施工周期的措施。此外,还应研究同类型混凝土坝设计的异同,注重砂浆砌石坝的材料试验、结构试验和分析研究,以及反映混凝土坝结构特点的设计和计算方法。砂浆砌筑坝应逐步探索和应用。

2。混凝土标号根据15cm×15cm×15cm立方体试件28日龄时的极限抗压强度确定。砂浆砌筑常用的混凝土等级有两种:100 和 150。

3。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经论证,上述胶凝材料标号也可按90日龄试件的极限抗压强度确定。

3。胶凝材料的配合比必须符合砌体设计标志的要求,并采用重量比。二级、三级砂浆砌筑坝初步配合比参见附录5.2和附录5.3,但应根据实际使用材料的试拌试验进行调整。

四、胶结材料采用掺合料或外加剂时应专门进行试验研究。

第2.2.6条在初步设计阶段,浆砌石坝抗滑稳定计算所需的抗剪断、抗剪参数,及对沿垫层混凝土与基岩接触面的滑动情况;2级建筑物应作现场试验;3级建筑物可根据基岩特征,从附表1.4中查用。对于沿浆砌石体与垫层混凝土接触面滑动或沿浆砌石体本身滑动的情况,2级建筑物应在室内作浆砌石体的抗剪(断)强度试验;3级建筑物,当无条件进行砌体试验时,可查用附表1.5。

第2.2.7条应重视浆砌石材料的力学、变形性能和热学性能的试验研究,以便为设计提供正确的依据。

第三章 荷载及其组合

第一节荷载

第3.1.1条作用在浆砌石坝上的荷载,按其作用的情况分为基本荷载和特殊荷载两类。

一、基本荷载:

1.坝体及坝体上永久设备的自重。 2.坝体上游面静水压力。选择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进行计算,下游面静水压力取其相应的不利水位计算。

3.相应于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时的扬压力(包括渗透压力和浮托力,下同)。

4.泥沙压力。

5.相应于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时的浪压力。 6.按多年平均冰层厚度确定的冰压力。 7.相应于设计洪水位时的动水压力。 8.温度荷载。

9.其它出现机会较多的荷载。

二、特殊荷载:

1.校核洪水位的静水压力。

2.相应于校核洪水位时的扬压力。 3.相应于校核洪水位时的浪压力。 4.相应于校核洪水位时的动水压力。 5.地震荷载。

6.其它出现机会很少的荷载。

第3.1.2条 扬压力:进行浆砌石重力坝稳定分析、应力分析以及浆砌石拱坝稳定分析时,必须计入扬压力的作用,并应按垂直作用于全部计算载面积考虑。扬压力的图形见附录二。分析浆砌石拱坝坝体应力时,宜考虑扬压力的作用,但薄拱坝一般可以不计。

第3.1.3条 泥沙压力:根据坝址河流水文泥沙资料及淤积计算成果确定泥沙压力。泥沙压力的计算公式见附录二。

坝前淤沙高的计算年限可采用50~100年,或经专门论证决定。 第3.1.4条 浪压力:浪高和波长应根据吹程和风速结合水库所在位置的地形采用适宜的经验公式进行计算。对于山区峡谷水库可采用附录二中有关公式计算。在正常蓄水位及设计洪水位时,风速宜采用同期多年平均最大风速的1.5倍;在校核洪水位时宜采用相应洪水期多年平均最大风速。浪高、波长确定后,可采用附录二中的公式计算浪压力。

第3.1.5条 冰压力:在严寒地区水库表面形成较厚的冰盖时,应考虑冰压力。

一、静冰压力:当气温升高受热膨胀时,坝前冰盖层对坝面产生的压力。

二、动冰压力:由于冰块流动撞击坝面、闸墩、胸墙以及其他建筑物上所产生的压力。冰压力计算方法见附录二。

第3.1.6条 动水压力:当采用坝顶或坝面泄流时,应计算溢流坝段反弧面上的动水压力。对溢流面上的脉动压力和负压力可不考虑。动水压力计算见附录二。

第3.1.7条 温度荷载:浆砌石拱坝的温度荷载应根据运行期间坝体内部温度变化考虑。计算方法见附录二。浆砌石重力坝可不考虑温度荷载。

第3.1.8条 地震荷载:地震荷载包括地震惯性力和地震动水压力。地震荷载应按现行《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计算。

第二节荷载组合 第3.2.1条 应根据坝型合理确定浆砌石坝设计荷载及其组合。浆砌石坝设计荷载组合分为基本组合和特殊组合两类。基本组合由基本荷载组成;特殊组合由相应的基本荷载与一种或几种特殊荷载组成。

第3.2.2条 荷载组合按下述规定进行计算。

一、基本组合:

1.水库正常蓄水位与相应的不利尾水位的静水压力、坝体自重、扬压力、泥沙压力、浪压力或冰压力(二者取其中大者)。在拱坝设计中还应计入设计正常温降的温度荷载。

2.对于以防洪为主的水库,其正常蓄水位很低者,可考虑设计洪水位及相应尾水位的静水压力、动水压力、坝体自重、扬压力、泥沙压力、浪压力。在拱坝设计中还应计入设计正常温升的温度荷载。

3.在拱坝设计中还应考虑水库死水位(或运行最低水位)及相应尾水位的水压力、泥沙压力、坝体自重、扬压力和此时出现的正常温降(或温升)的温度荷载的组合情况。

4.其它出现机会较多的不利荷载组合。

二、特殊组合:

1.校核洪水位及相应尾水位的静水压力、坝体自重、扬压力、泥沙压力、动水压力、浪压力。在拱坝设计中还应计入设计正常温升。

2.基本组合加地震荷载。 3.施工期的不利荷载组合。

4.基本组合加其它出现机会较少的荷载。

第四章 浆砌石重力坝

第一节浆砌石重力坝的布置

第4.1.1条 重力坝的布置应根据坝址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结合泄洪、发电、灌溉、航运等枢纽建筑物的综合利用要求,统筹考虑,还应重视冲淤、排沙及岸坡防护等问题。

第4.1.2条 坝体溢流段的前沿长度、孔数等,应根据泄洪、排漂浮物等要求,以及下游河床和两岸的抗冲能力、水深与消能要求等因素,综合比较确定。

第4.1.3条 坝体需要开设廊道和孔洞时,其位置、尺寸、数目应结合运用要求、施工条件以及坝体结构应力状态,合理确定。

第4.1.4条 溢流重力坝枢纽布置方案的最终选定,2级建筑物应经水工模型试验验证;3级建筑物在必要时也应进行水工模型试验。

第二节坝体形状设计

第4.2.1条 实体重力坝上、下游面可分别采用一个或几个坡度,上游坝坡可采用1∶0~1∶0.2,下游坝坡可采用1∶0.6~1∶0.8。

第4.2.2条 溢流坝的水力设计应按照现行《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4.2.3条 空腹重力坝宜按以下要求拟定断面:

一、外廓尺寸宜采用满足稳定和应力要求的、较经济的实体重力坝断面。

二、空腹宜位于坝底中部,略偏下游;空腹底宽宜为坝底宽度的1/3左右,高度宜为坝高的1/4~1/3。

三、空腹剖面形状设计,宜采用应力状态较好的组合圆式或经论证的其它形状。空腹下游面的倒悬度不宜大于0.3∶1,空腹上游面宜倾向上游一定角度,使空腹断面轴线趋向于坝体合力作用线。

第三节 坝体抗滑稳定计算

第4.3.1条 坝体抗滑稳定计算,必须考虑下列三种情况:

一、沿垫层混凝土与基岩接触面滑动。

二、沿浆砌石体与垫层混凝土接触面滑动。

三、浆砌石体之间滑动。

第4.3.3条采用第4.3.2条的公式计算时,坝体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应不小于表4.3.3中的规定值。

第4.3.4条 当坝基岩体内有软弱夹层时,应重视深层抗滑稳定问题研究,且必须核算坝体带动部分基岩沿该软弱结构面的抗滑稳定性。

第4.3.5条 对于岸坡坝段,应视地形、地质条件,核算坝体侧向和抗滑稳定,必要时应采取措施,以保证施工期和运用期的稳定。

第4.3.6条 空腹重力坝除计算整体抗滑稳定外,还应核算前腿的抗滑稳定性。

第四节 坝体应力计算

第4.4.1条 坝体应力计算方法:

一、实体重力坝以材料力学法为基本分析方法;当坝体设置混凝土防渗面板时,也可考虑坝体一个方向异性,按分层异弹模方法分析,计算方法参见附录三。

二、对于实体重力坝中的高坝、修建在复杂地基上的坝、以及不能作为平面问题处理的坝体或坝段,还应进行有限元法计算或结构模型试验研究。

三、空腹重力坝应采用有限元法计算。

第4.4.2条 坝体应力计算内容主要包括:

一、各计算截面上的应力(计算截面个数可根据坝高选定,坝基面、折坡处的截面应进行计算。

对于中、低坝,也可只计算坝体边缘应力)。

二、坝体廊道、孔洞等削弱部位的局部应力。

三、空腹重力坝的腹拱周边、前后腿的应力。 设计时,应根据坝的具体情况和不同设计阶段,计算上述内容的部分或全部,或增加其它内容。

必要时,尚应分析坝基内部的应力。

第4.4.3 条实体重力坝的应力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在各种荷载(地震荷载除外)组合下,坝体垂直正应力应满足下列要求: 1.计入扬压力和不计场压力两种情况时,坝基面垂直正应力均应小于砌体容许压应力。

2.计入扬压力情况时,坝基面最小垂直正应力应为压应力。 第4.4.5 条浆砌石空腹重力坝计算应力可用下列指标控制:

一、坝踵部位:坝基面以上3%~5%坝高处,不出现主拉应力(高坝宜取3%,中、低坝宜取5%)。

二、坝趾部位:主压应力不超过容许压应力值。

第4.4.6条 对于空腹重力坝,应通过调整坝体和空腹体形,改善空腹周边部位的应力状态,减小腹拱拉力区范围。腹拱拱圈部分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第4.4.7条 浆砌石重力坝的浆砌石体抗压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在基本荷载组合时,应不小于3.5。

二、在特殊荷载组合时,应不小于3.0。

第五节 温度控制

第4.5.1条 坝基垫层混凝土温度控制应按现行《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有关规定执行。

第4.5.2条 坝体浆砌石砌筑时的温度控制,应按现行《浆砌石坝施工技术规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4.5.3条 浆砌石坝体横缝的设置宜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确定。

第五章 浆砌石拱坝

第一节浆砌石拱坝的布置

第5.1.1条 浆砌石拱坝宜选河谷地形狭窄、坝肩地质条件好的坝址。其布置应根据坝址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以及枢纽的综合利用要求统筹考虑。

第5.1.2条 拱坝坝轴线位置的选择,应优先考虑拱座稳定,并经多方案比较确定。

第5.1.3条 浆砌石拱坝体形的选择,应根据坝址地形、地质条件、泄洪方式、施工条件等合理选定。

浆砌石拱坝顶部拱圈最大中心角以80°~110°为宜;在河谷较宽的坝址,宜选用非圆弧形拱圈。

浆砌石拱坝悬臂梁的倒悬度不宜大于0.3∶1。

第5.1.4条 浆砌石拱坝泄洪布置和泄洪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的特点确定。当由坝体泄洪时,宜优先考虑表孔泄洪。应重视浆砌石拱坝的溢流消能和防冲问题。水力设计应按照《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SD145—85)有关规定执行。2级建筑物的拱坝溢流布置,应经水工模型试验验证。

第二节坝体应力分析

第5.2.1条 浆砌石拱坝结构分析时,可视结构为各向同性的均质体;当有混凝土防渗体时,也可考虑坝体的一个方向异性。

第5.2.2条 浆砌石拱坝应力分析,宜以拱梁分载法计算成果作为衡量强度安全的标准。对于2级或情况比较复杂的浆砌石拱坝,除用拱梁分载法计算外,必要时应用有限元法验算或作结构模型试验加以验证。

第5.2.3条 浆砌石拱坝应力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各计算截面上的应力分布。

二、坝体上、下游面在各计算点的主应力。

三、坝体削弱部位(廊道、孔洞等)的局部应力。

在不同的设计阶段,应根据具体情况,计算上述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必要时还应分析坝基内部应力。

第5.2.4条 浆砌石拱坝应力分析中应考虑下述问题:

一、选择应力分布比较有利的体形。

二、坝内孔洞对坝体应力的影响。

三、封拱温度对坝体应力的影响。

四、不设横缝、整体上升的浆砌石拱坝坝体自重对应力的影响。

五、分期施工、蓄水对坝体应力的影响。

六、坝体设横缝时,坝体横缝灌浆前施工期各单独坝段的应力和抗倾覆稳定性。

第5.2.5条 用拱梁分载法计算时,坝体内的主压应力和主拉应力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浆砌石体容许压应力的安全系数,对于基本荷载组合,采用3.5;对于特殊荷载组合,采用3.0。当无试验资料时,可参考表5.2.5/1值选用。

二、浆砌石拱坝计算拉应力不应大于表5.2.5/2所列数值。

用拱冠梁法计算时,拱和梁的法向应力应满足本条所规定的应力指标。

第5.2.6条 2级浆砌石拱坝应力分析中所采用的砌体弹性模量、泊桑比、坝基变形模量和弹性模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可行性研究阶段,当缺乏上述资料时,可参照类似条件下的经验数据采用。

第5.2.7条 对于重要的浆砌石拱坝,宜再用拱坝极限分析法核算,进一步了解其安全度。当采用拱坝极限分析法核算时,坝体强度安全系数为极限荷载与设计荷载的比值,对于基本荷载组合,不应小于3.2;对于特殊荷载组合,不应小于2.9。

第三节拱座稳定分析

第5.3.1条 在浆砌石拱坝设计的各阶段,应对两岸拱座的稳定性作出相应的分析论证。

第5.3.2条 在评价拱座的稳定性时,应合理确定滑裂面。滑裂面上的抗剪强度参数f和c的设计值;2级浆砌石拱坝应通试验后研究选定;3级浆砌石拱坝不具备试验条件时,可参照类似地质条件下工程的经验数据选定。

第5.3.3条 浆砌石拱坝拱座的抗滑稳定分析,以刚体极限平衡法为主。必要时可辅以有限元法等。

拱座稳定分析应按空间问题处理,确定其整体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如情况简单且无复杂的滑裂面时,可按平面分层累计计算。

第5.3.5条 采用第5.3.4条公式计算时,相应安全系数应不小于表5.3.5规定的数值。

第5.3.6条 当拱座下游存在较大断层或软弱带时,应进行专门研究,采取加固措施控制变形量,并核算拱座变形对坝体应力的影响。

第5.3.7条 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小作用在岩体上的渗透压力,保证拱座稳定安全。

第5.3.8条 浆砌石拱坝重力墩、推力墩的稳定分析应符合本节的有关规定。其应力及稳定计算参见附录四。重力墩、推力墩的荷载组合应与坝体的荷载组合一致。

第四节温度控制

第5.4.1条 浆砌石拱坝施工时,可根据需要在拱端附近或其他适当位置预留横向宽缝或窄缝。宽缝缝宽可为0.8~1.2m。

第5.4.2条 浆砌石拱坝的封拱温度(指封拱时日平均气温)应控制在年平均气温以下,但不宜低于5℃。严寒地区工程封拱温度的确定需经专门论证。

整体上升的浆砌石拱坝,砌筑时的日平均气温宜在年平均气温以下,超过年平均气温时应采取降温措施;同时不宜在低于5℃的气温下砌筑。

第六章 坝体防渗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6.1.1条 浆砌石坝应有防渗设施,可采用下列几种形式:

一、设置在坝体上游面的混凝土防渗面板。

二、设置在靠近迎水面砌石体内的混凝土防渗心墙。

三、利用坝体自身防渗。

四、经过实践或论证的其他形式。

第6.1.2条 坝体防渗形式应结合建筑物等级、当地建筑材料、自然条件、施工工艺、建坝经验等因素,比较论证后确定。

第6.1.3条 在有冰冻地区,坝体上游面水位涨落部位的胶结材料或混凝土防渗面板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第二节混凝土防渗面板与心墙

第6.2.1条 防渗面板与心墙的混凝土标号应满足抗渗、抗裂、抗冻、强度等要求。其抗渗标号应满足表6.2.1/1的要求,抗冻标号应满足表6.2.1/2的要求。

第6.2.2条 混凝土防渗面板与心墙的底部厚度宜为最大水头的1/30~1/60,顶部厚度不应小于0.3m。

第6.2.3条 混凝土防渗面板应根据温度应力计算或参照已建工程的实践经验,配置钢筋。

第6.2.4条 混凝土防渗面板或心墙与坝体的连接可采用联系钢筋或将相邻砌体砌成毛糙面。混凝土防渗心墙距上游坝面宜为0.5~2m。

第6.2.5条 混凝土防渗面板或心墙必须嵌入建基面1~2m,并与坝基防渗设施连成整体。

第三节利用坝体自身防渗

第6.3.1条 适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利用坝体自身防渗:

一、用混凝土作为胶结材料,使用机械振捣并辅以必要的补强灌浆的砌石坝。

二、高度低于50m,用水泥砂浆砌筑粗料石,迎水面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勾深缝的浆砌石坝。

第6.3.2条 利用坝体自身防渗,应对坝体与地基的连接作出防渗设计。

第四节横缝、止水和排水

第6.4.1条 重力坝的混凝土防渗面板应设伸缩缝,缝距宜为10~20m。如坝体设横缝,混凝土防渗面板或心墙的分缝应与坝体一致。

第6.4.2条 拱坝混凝土防渗面板或心墙的横缝间距宜为10~20m,并与坝身砌体横缝的形式和部位一致。混凝土防渗面板或心墙应和坝体同时封拱。

第6.4.3条 混凝土防渗面板或心墙的工作缝除必须按有关规定处理外,竖直工作缝应埋设止水,水平工作缝宜采用键槽连接。

第6.4.4条混凝土防渗面板与心墙的伸缩缝,在水头大于30m或死水位以下的部位应设两道止水,死水位以上且水头小于30m的部位可设一道止水。

第6.4.5条 横缝止水应与坝基岩石紧密连接,止水片宜埋入基岩内30~50cm。 第6.4.6条 横缝止水后面宜设竖向排水孔,通至纵向排水检查廊道或坝体水平排水系统。

第七章 坝基处理

第7.0.1条 浆砌石坝的地基处理设计,必须根据地质条件、地基与其上部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枢纽布置和施工方法等因素综合研究确定。地基处理后应满足强度、稳定、刚度和抗渗、耐久的要求。

第7.0.2条 对岩溶地区和坝基范围内有较大的软弱破碎带者,应有专门的坝基处理设计。

第7.0.3条 浆砌石重力坝的坝基处理设计,可参照现行《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有关规定执行;浆砌石拱坝的坝基处理设计,可参照现行《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有关规定执行。 美观。

溢流坝顶应根据需要设置交通桥或工作桥。坝高50m以上的非溢流坝坝顶宽度不宜小于3m。坝顶下游侧宜设置栏杆。

第8.1.3条 防浪墙可采用浆砌石、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应与坝体连成整体,两端与坝肩基岩相接。墙身应有足够的强度,其高度可为1.2m。

第8.1.4条 浆砌石坝的下游面可视需要设置坝后桥。

第二节 坝内廊道和孔洞

第8.2.1条 坝体内应视需要设置孔洞和廊道,应统一布置并尽量设在坝体应力较小的部位。坝内廊道、孔洞有立体交叉时,其净距不宜小于3m。薄拱坝坝体内可不设廊道。

第8.2.2条 纵向廊道的上游壁距上游坝面的距离宜为0.05~0.1倍坝面作用水头,且不得小于3m。

坝基灌浆廊道底面距基岩面的距离不得小于1.5倍廊道宽度,廊道断面形状可为圆顶直墙形,宽度宜为2.5~3m,高度宜为3~4m。岸坡纵向廊道的坡度不宜陡于45°。

第8.2.3条 坝基排水廊道,宜在基岩面或靠近基岩面按裂隙分布发育情况,纵、横方向布置。廊道宽度宜为1.2~2.5m,高度宜为2.2~3m。

第8.2.4条 纵向检查观测廊道的设置,必须与相应的设施要求相配合。空腹重力坝的检查观测廊道宜与空腹接通,并通至坝外。

第8.2.5条 当需要布置多层廊道时,层间距离高宜为20~40m,各层廊道均应相互连通。

第8.2.6条 廊道内应设可靠的照明和排水设施。

第三节 坝体分缝和坝体排水

第8.3.1条 浆砌石坝根据地形、地质、温度等因素,可设置沉降或温度横缝。局部施工缝可根据需要设置。拱坝横缝的构造应满足封拱灌浆的要求。重力坝横缝、拱坝底座水平缝应设置可靠的止水。

第8.3.2条 坝体内宜设置一排竖直排水管。当坝体设防渗墙时,坝体排水管应设在防渗墙后,两者净距不得小于2m。当不设防渗墙时,排水管距上游坝面的距离不得小于3m。排水管管距宜为3~5m,内径宜为15cm左右,上端通入纵向廊道或坝顶(设盖板),下端接入纵向检查廊道或水平排水管。水平排水管高差宜为10~20m。

坝体排水管可采用预制无砂混凝土管,或用料石砌筑成排水孔。混凝土溢流护面与坝体浆砌 石的接触面上,可视需要设排水管通至坝后。无冰冻地区的薄拱坝坝体内可不设置排水管。

第九章 观测设计

第一节 观测设计原则和项目

第9.1.1条 浆砌石坝应按级别、坝高、结构型式及地质条件等确定观测项目和设备布置。观测项目不宜过多,但应能掌握施工期、蓄水期和运行期大坝的工作状态。

第9.1.2条 对于2、3级浆砌石坝,应进行上下游水位、气温、水温、坝体温度、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挠度、扬压力和渗流的观测;必要时宜进行坝体横缝、接触缝、冲刷和淤积等项目观测。对于2级或结构比较新颖的浆砌石坝,可根据设计和科研的需要,对坝体的应力、应变、坝体局部结构和孔洞的应力、应变、水力学以及地震反应等项目进行专门观测。

第二节 观测设备的布置

第9.2.1条 观测设备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测点布设应能反映大坝的主要工作状态,观测成果便于与设计、试验成果对比分析。

二、应根据坝型、坝的结构特点和观测目的选择观测断面。

三、各相关因素的观测设备布置要互相配合,尽量集中,其各类仪器布设的数量应能满足资料分析的需要。

四、观测方法宜简便、直观和满足精度要求,观测值应能互相校核。 第9.2.2条 坝体上下游水位观测可设置水尺或遥测水位计观测。 第9.2.3条 坝体温度观测点沿坝高方向不宜少于4层,每层至少3个测点。水温观测宜与坝体温度观测配合进行。

第9.2.4条 水平位移观测,可根据坝型、观测内容等具体条件选用垂线法、引张线法、视准线法、激光准直法、三角网法和精密导线法等。

第9.2.5条 坝体、坝基的垂直位移,宜用精密水准测量,每坝段设一测点。观测用的基准点,应远离坝体。

第9.2.6条 扬压力观测应以横断面观测为主,纵横结合。观测横断面宜选在最大坝高及基础较差处。每一水平截面不得少于3个测点。必要时,可对坝肩岩体进行扬压力观测,测点的位置,可根据地质条件作适当的调整。地质条件优良的薄拱坝,可不作扬压力观测。

第9.2.7条 渗流观测宜在廊道(或坝基井、洞)排水沟的适当位置设置量水堰和水位测针,或在坝址下游能汇集渗水处设置集水井等量水设施。

第9.2.8条 对坝后的冲刷坑及坝前淤积情况应定断面进行观测。 第9.2.9条 裂缝的开合度观测,应在坝体与岸坡、基岩接触部位和坝体横缝处埋设测缝计。 第9.2.10条 坝体应力、应变观测,对于拱坝,可选择拱冠和左右拱端断面进行;对于重力坝,宜在溢流坝段和非溢流坝段各选一个观测断面;对于重要的或地质条件复杂的工程,可酌情增加断面。

每个观测断面,除在基础附近布置一个观测截面外,还可根据坝高和结构特点,沿坝高大致均匀地布置几个观测截面。每个截面上至少应在距上下游坝面0.6m左右及断面中心处各布置一个测点。

第9.2.11条 测点应变、应力计的支数和方向,应根据不同的应力状态确定,每个应变计组附近,应埋设无应力计。布置无应力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无应力计与应变计组距坝面的距离相等。

二、在坝面附近温度梯度较大的部位,无应力计的轴线宜垂直坝面。

三、无应力计与应变计组的距离,不宜小于放置无应力计外罩尺寸的3倍。 第9.2.12条 观测站的布置应靠近大量埋设仪器的断面,并有良好的交通、照明、防潮和安全设施。 同;另一部分为作用在空腹下游边至坝趾之间的扬压力,按空腹内基岩面是否有水的不同情况分别

按附图2.3中(a)和(b)采用。

附录四 用材料力学方法计算重力墩、推力墩的应力

(一)说明

拱坝作用于重力墩的力系,随墩的刚度而变,故对重力墩的分析,应与拱坝的稳定和应力分析结合起来,但难度较大,目前还未见实际应用。当重力墩的高度比拱坝相对较低时,可近似认为它的刚度与地基相同,并假定为刚性地基,即不考虑地基变形影响。

重力墩与拱端接触面受拱坝传来的拱端力系作用及部分水压力作用,迎水面直接受水压力作用,故应计算两个方向的弯曲应力,进行叠加。

浆砌石体变形(弹性)模量、抗压强度的试验方法

砌石体试件按原型砌筑,试件尺寸很大,限于试验设备不能进行试验时,允许在保持胶结材料和灰缝布局与原型相同的情况下,将石料尺寸缩小,砌筑小型的正方形棱柱体砌体试件,进行试验。

试件高度与截面边长的比值,可采取2~2.5。截面边长要求至少沿边长能排列三块石块和两条灰缝。尺寸缩小后的石块,其形状必须与上坝石料相似,其表面粗糙度则应与上坝石料相同。例如上坝粗料石的表面为一寸三钻,表面凸凹度1cm时,试件所用粗料石的表面,也同样要一寸三钻,凸凹度1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