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心理健康工作计划及工作内容精选7篇

2023-10-09 17:11

5、身体素质及活动技能:练习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学习如何使用简单的运动器材;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6。基础体操练习:保持坐、站、走的正确身体姿势;一一学会走路;进行模仿练习;热爱体育比赛并遵守比赛规则;感受体育活动的乐趣。

3。具体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身心健全、“快乐”、“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互动”、“不怕困难”的孩子。

2。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将他们的兴趣与必要的规则结合起来。孩子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尽早建立各种良好的健康行为。

(2)设计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形式和方式

1。幼儿园健康教育应与日常生活健康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集体活动和个体谈话相结合。

2。教师应尽可能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积极支持和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3。关注幼儿园课程的潜在影响。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造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4。在实施幼儿健康教育中,不仅要注重幼儿园物质环境的营造,更要注重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营造。

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为孩子购买大量可选的活动器材,引导和鼓励孩子大胆、积极地参与活动,培养孩子大方、友善的沟通能力。

(3)实施适当的教育方法。

1。给孩子自由选择、讨论、合作的空间,让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锻炼身体和意志。

2。加强孩子的体育活动,增强孩子体质的同时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

例如:开展“我是值班孩子”活动,让孩子们主动做好值班孩子的工作,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开展“我是交警”活动,强化儿童自尊保护意识和安全教育,避免儿童安全事故的发生。

(4)。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1。上好健康教育课:严格执行《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的要求

完全按照“五个要求”(教材、计划、教案、师资、年终考核)进行健康教育课教学。

卫生老师认真备课,写教案。

不同年级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应根据主题和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实施以下内容:

适应集体孩子的心理,比如爱上幼儿园、老师喜欢我、学会交朋友、嫁给家人、关心爷爷奶奶等等

2。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活动:

充分利用家庭联系专栏、幼儿园宣传栏、健康教育简报等形式,向家长和孩子宣传保健知识和防病知识,提高大家的健康防病意识。

组织全体幼儿园教师学习《幼儿园卫生保健常规》《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幼儿园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充分利用“三、三”爱耳日、“5·20”营养日活动、“9·20”爱牙日活动、“12·1”艾滋病防治宣传日等各类节日等开展特价促销活动。

3。规范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管理

体育锻炼是增强儿童体质、促进生长发育最有效的方法。我们将严格遵守《幼儿园教育纲要》的要求,保证孩子们每天有两个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将锻炼时间与日常逃生演练结合起来,规定各班的锻炼路线和时间,要求各班准时到达集合点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规定的道路前往地点,并积极熟悉疏散路线。

户外活动时间规定为有组织的体育锻炼或体育比赛。要有教案、计划、活动效果记录。每个年级组每月确定一个体育锻炼项目,并在月底进行评估。学期结束时,根据《国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测量孩子的体质,并将结果记录在孩子的成长档案中。

幼儿园心理健康工作计划及工作内容7

1。指导思想

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是现代教育和幼儿教育的主题。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xx-20xx年)》 强调:“童年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儿童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他们必要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将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然而,3至6岁的学龄前儿童仍处于心理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它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巨大的可塑性。由于他们在心理上极其不成熟,自我调节和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尚处于起步阶段,极易因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特征。

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将对他们的认识、情感、人格、道德发展和社会适应产生极其深远、有时甚至是不可逆转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而不是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儿童的,而不仅仅是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儿童。因此,幼儿园教师不再只是幼儿日常生活的安排和照顾、身体健康和护理、成长指标的达成。

相反,我们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和需求,加强心理健康引导。

为孩子营造和谐融洽的心理环境,帮助孩子尽早纠正不良行为,重点培养孩子健全人格。